日月潭位于臺灣南投縣魚池鄉,是一座美麗的高山湖泊。潭面以拉魯島為界,東側形如日,西側形如月,故名日月潭。其周圍山重水復,林木蒼郁,潭面廣闊水平如鏡,映照群山變化萬千。
臺灣的水庫湖泊型風景區中應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最受矚目;全潭面積一百多平方公里,湖面周圍33公里,北半部形如日輪,南半部形如月鉤,故而得名。日月潭的水源來自濁水溪上游,而濁水溪發源于合歡山,故日月潭的源頭為合歡山。
享有百年美譽必訪臺灣八景
日月潭風景區范圍包含環潭、水里溪、埔里、濁水溪與集集等五大游憩系統,周邊涵蓋桃米、車埕、集集、水社大山、雙龍瀑布、明潭水庫及水里溪等觀光旅游據點。
日月潭的美是由山與水共同交融而成,宛如圖畫山水,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,一景一物渾然天成,詩畫般的意境,因而享有臺灣八景的美譽。
坐擁全球十大最美的自行車道
日月潭環潭公路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旗下生活旅游網站CNNGO選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。
連結水社至向山游客中心約400公尺長的「水上自行車道」騎乘腳踏車行經于此,更有水上行舟之感。
環潭著名景點包含有:文武廟、龍鳳宮、慈恩塔、永結同心橋、向山等都值得來探訪。
日月潭地形屬于臺灣三大盆地之一的埔里盆地群落。這些原都是有水的湖盆,只因經過大自然的營造力及部分人為因素,而造就了臺灣第一大名潭。
歷經地殼變動從湖泊變成盆地
原先日月潭、頭社、魚池及埔里等地均為湖泊,主要因為此一地帶同屬于第三紀粘板巖層的陷落地帶,亦即粘板巖層地帶因地殼變動,不斷的發生褶曲與陷落作用,就形成大小不一的盆地,經蓄水后形成山間湖沼。后來較低位置的頭社、魚池、埔里等地,因填充或決堤作用而干涸,便成為肥沃的盆地平原。
日月對談,山水相連
日月潭潭面清澈碧綠,群山環抱,山水輝映,風光旖旎,而日月潭的美,從清晨到黃昏,從春夏到秋冬,無論風和日麗或煙雨迷蒙,都回蕩著綺麗的風姿,令人百看不厭、贊嘆不絕!
清晨時分,潭面披上一層薄紗,蕩漾著朦朧的美;當旭日從山巒升起,原本朦朧的潭影,慢慢顯出輪廓,潭面倒映著山形樹影,與蟲鳴鳥叫相映成趣;黃昏時刻,湖水被夕陽染成閃耀金光,仿佛琉璃仙境;當夜幕低垂,燈光倒影隨著潭面水波晃動搖曳,沁涼晚風拂來,宛如精靈灑下浪漫香氛,讓人迷醉!